1.政策背景
2025年5月,湖南省*先發布省級建設方案,提出分階段推進目標:到2027年建成省級零碳工廠和園區,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分別達到40%和30%;2030年全面推廣零碳模式,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50%,并淘汰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;2035年形成*領制造業綠色轉型的*桿,工廠和園區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分別達60%和80%。這一方案不僅設定了量化指標,還強調構建可復制的技術路徑,為全國提供參考樣本。與此同時,國家層面加速布局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*次明確“建立零碳園區”,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列為年度重點任務,首*國家標準《零碳產業園區建設導則》也進入審查階段,將從能源系統、產業協同等維度制定統一規范。
零碳工廠建設方案》提出,推動能源消費低碳化替代。推廣使用太陽能、風能、生物質能、水能、氫能、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,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能力。推動企業終端用能電氣化,支持企業配置新型儲能設施,推進企業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,優化峰谷電價響應能力。
《零碳工廠建設方案》主要目標如下:
2027年
建成一批省級以上零碳工廠,突破一批低碳轉型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,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力爭達到40%以上,主要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達到*桿水平,自動化程度和數字化率明顯提升,生產成本和能耗水平顯著降低,生產效率大幅提高,部分領域行*龍*企業的設備水平達到世*一*,重點行業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,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路徑和管理經驗。
2030年
全面推廣零碳工廠模式,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賦能成效顯著,能耗強度、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,全生命周期內“節能、減排、降碳、可循環”水平進一步提升,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達到50%以上,主要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達到國**先水平。傳統產業綠色發展層級整體躍升,新興產業綠色增長引擎作用更加突出,規模質量進一步提升,綠色低碳競爭力進一步增強,為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核心支撐。
2035年
零碳工廠引*我省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效能全面顯現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60%以上,主要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達到國*先*水平,制造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,碳中和能力穩步提升,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競爭優勢凸顯,綠色低碳發展成為新型工業化的普遍形態。
此外,一同征求意見的《零碳園區建設方案》提出,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。強化園區與周邊綠色發電資源匹配對接,探索“綠電直供”模式,完善園區配電網建設,提升承載力和靈活性。積極有序推進園區內部光伏、風電、地熱、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應用,推動“源網荷儲”一體化建設,構建園區智慧微電網,提升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納水平。推進虛擬電廠建設,完善需求響應機制,提升園區電網調節能力。科學配置新型儲能系統,因地制宜推進鋰電池、液流電池、壓縮空氣、氫能、飛輪等先進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。開展園區供熱供冷集中化改造,推廣熱電冷聯產等集中供能方式。鼓勵地方政府、園區企業、發電企業、電網企業、能源綜合服務商、低碳技術供應商等各類主體參與零碳園區建設。
2.零碳園區微電網智慧能源解決方案
在零碳園區建設進程中,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扮演著不*或缺的角色,其對能源供應、產業發展、碳排放管理等方面都有著深遠意義,有力推動零碳園區建設目標的實現。
2.1概述
安科瑞EMS3.0零碳園區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,采用B/S架構,支持瀏覽器及移動APP便捷訪問。 系統在園區微電網的發(源)、輸(網)、配(荷)、儲、充等關鍵節點部署智能裝置群組(監測、分析、保護、治理),構建全域感知網絡。依托智能邊緣設備與云平臺的協同(融合控制、計量、通信技術),平臺動態聚合分布式電源、儲能系統、柔性負荷及充電設施資源。基于實時電價、負荷需求及電網調度指令,平臺智能優化微電網運行策略,并精準調控儲能、可調負荷等系統,保障園區微電網持續高可靠、高穩定運行,成為園區能源系統的智能調控中樞。
2.2解決方案
電力監控及電能管理方案
能耗計量體系方案
用電安全管理全方案
末端智慧用電方案
能源綜合計費方案
智能照明控制方案
光儲充一體化方案
分布式光伏監控及分析方案
工商業儲能監控方案
建筑分類分項能耗分析方案
2.3平臺功能
2.4平臺特點
3.案例分析
某省交投新能源百千萬工程智慧能源管理系統